螺桿真空泵的維護保養需遵循 “定期預防性維護 + 故障前瞻性排查” 的原則,通過系統化的清潔、檢查、更換、校準,最大限度減少故障停機時間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(通常設計壽命 8000-12000 小時,規范維護可延長 20%-30%)。以下是按 “日常維護、定期維護(分周期)、長期停機維護、故障后維護” 四大模塊劃分的詳細流程:
一、日常維護(每日 / 每次開機前后,核心:快速排查基礎狀態)
日常維護耗時短(約 5-10 分鐘),重點關注 “設備能否安全啟動、運行參數是否正常”,避免小隱患擴大。
1. 開機前檢查(每次啟動前必做)
(1) 外觀與安全:檢查設備表面無油污、滲漏,電源線 / 控制線無破損,接地螺栓無松動(接地電阻≤4Ω);確認周邊無雜物堆積,散熱空間(≥0.5 米)充足。
(2) 潤滑與冷卻:
① 觀察齒輪箱油位窗,油位需在 “MIN” 與 “MAX” 刻度之間,油質清澈(無乳化、發黑、雜質);
② 水冷型:打開冷卻水閥門,確認水壓(0.1-0.3MPa)、水溫(≤32℃)正常,管路無堵塞 / 泄漏;
③ 風冷型:檢查散熱風扇無異物纏繞,扇葉無變形。
(3) 閥門與儀表:進氣閥、排氣閥、旁通閥(若有)處于停機后規定狀態(通常進氣閥關、旁通閥開);真空表、溫度表、電流表示數歸零。
2. 運行中巡檢(每 1-2 小時記錄 1 次)
(1) 記錄關鍵參數:真空度(是否符合工藝要求)、齒輪箱溫度(≤80℃)、排氣溫度(水冷≤120℃/ 風冷≤150℃)、電機電流(≤額定值 110%),若參數波動超 ±10%,需立即排查。
(2) 聽 / 看 / 觸:聽運轉聲音(無尖銳異響、摩擦聲),看排氣口無異常煙霧 / 積液,觸摸電機外殼(溫度≤70℃)、齒輪箱外殼(溫度≤85℃),無明顯燙手。
3. 停機后清潔(每次停機后)
(1) 擦拭設備表面油污、粉塵,重點清潔進氣口法蘭(防止密封面積灰導致泄漏);
(2) 若抽除含粉塵 / 黏性氣體,用壓縮空氣(0.4-0.6MPa)反吹進氣過濾器濾芯(每次停機后吹 10-20 秒,避免濾芯堵塞);
(3) 排放冷卻系統積水(僅冬季或長期停機前,防止水管凍裂)。
二、定期維護(分周期執行,核心:深度檢查 + 易損件更換)
定期維護需按 “月度、季度、年度” 劃分周期,不同周期側重不同,需結合設備說明書(部分品牌因轉子材質、密封類型不同,周期略有差異)調整。
1. 月度維護(累計運行約 200-300 小時,側重 “密封與輔助系統”)
(1) 密封系統檢查:
① 拆解進氣口法蘭,檢查密封墊(丁腈橡膠 / 氟橡膠)是否老化(變硬、開裂),若有則更換;重新安裝時均勻緊固螺栓(對角線順序,扭矩按說明書要求,如 M12 螺栓扭矩 25-30N?m)。
② 檢查機械密封(轉子軸端):觀察密封腔有無滲漏(油跡 / 水漬),若滲漏量>5 滴 / 小時,需記錄并計劃更換(避免長期滲漏導致齒輪箱缺油)。
(2) 過濾器與閥門維護:
① 拆卸進氣過濾器,用清水(或中性清洗劑,若沾油污)清洗濾芯,晾干后裝回;若濾芯破損(如紙質濾芯變形),直接更換。
② 手動操作進氣閥、旁通閥,檢查閥門開關是否靈活,若卡頓需加注潤滑脂(如鋰基潤滑脂)。
(3) 冷卻系統深度檢查:
① 水冷型:拆卸冷卻水進水過濾器,清除濾網雜質(如水垢、泥沙);用 pH 試紙檢測冷卻水 pH 值(6-8 為正常,若<6 需加緩蝕劑,防止管路腐蝕)。
② 風冷型:用壓縮空氣吹凈散熱片灰塵(避免灰塵堵塞導致散熱效率下降)。
2. 季度維護(累計運行約 800-1000 小時,側重 “潤滑與傳動系統”)
(1) 潤滑油更換與檢測:
① 放油:打開齒輪箱底部放油閥,排空舊油;同時拆卸油位窗,用酒精清潔內壁(避免油污影響油位觀察)。
② 加油:加入指定牌號潤滑油(如 ISO VG 46 真空泵專用油,不可混用不同品牌),油位至 “MAX” 刻度下 1-2mm(防止油溫升高后溢出);加油后運轉設備 5 分鐘,停機檢查油位,不足則補加。
③ 油質檢測(可選):取少量新換潤滑油與舊油對比,若舊油黏度明顯降低、有金屬碎屑(用磁鐵吸附檢查),需排查齒輪 / 軸承磨損(可能需拆解檢查)。
(2) 傳動系統檢查:
① 打開齒輪箱端蓋(部分設備需拆除電機),檢查同步齒輪齒面:無明顯磨損(齒頂無崩缺、齒面無點蝕),嚙合間隙≤0.1mm(用塞尺測量);若間隙過大,需調整齒輪位置或更換。
② 檢查軸承:轉動轉子軸,手感無卡滯、異響;若軸承有 “沙沙” 聲,或軸向竄動量>0.2mm,需更換軸承。
(3) 真空性能校準:
① 關閉進氣閥,啟動設備,記錄達到額定極限真空度(如≤1Pa)的時間;若時間比新機時延長 30% 以上,需檢查轉子間隙(可能因磨損增大)或密封泄漏。
3. 年度維護(累計運行約 3000-4000 小時,側重 “核心部件與系統校準”)
1. 轉子與泵腔檢查:
① 拆解泵殼(需先拆除電機、齒輪箱),清潔轉子與泵腔內壁(用酒精擦拭,避免殘留油污影響真空度);
② 測量轉子間隙:用塞尺測量轉子與轉子、轉子與泵腔的間隙(正常范圍 0.05-0.15mm),若間隙超 0.2mm,需更換轉子(或進行轉子修復,如噴涂耐磨涂層)。
2. 電氣系統校準:
① 校準真空表:用標準真空計(如電離真空計)對比,誤差超 ±5% 需調整或更換;
② 檢查電機絕緣:用兆歐表測量電機繞組絕緣電阻(≥0.5MΩ 為正常,若<0.5MΩ 需烘干處理);
③ 測試急停按鈕、過載保護:按下急停按鈕,設備需立即停機;模擬電機過載(如調大進氣量),過載保護需在 10 秒內跳閘。
3. 整機密封性測試:
① 關閉進氣閥,將泵腔抽至額定真空度后停機,記錄 1 小時內真空度下降值(正常≤10Pa/h);若下降過快,需分段檢查進氣管道、密封墊、機械密封,定位泄漏點并修復。
三、長期停機維護(停機超 1 個月,核心:防腐蝕、防卡滯)
長期停機易導致轉子銹蝕、潤滑油變質,需針對性防護:
1. 內部防護:
① 啟動設備,無負荷運行 5 分鐘,讓潤滑油均勻覆蓋齒輪 / 軸承表面;停機后打開進氣閥,向泵腔內通入干燥氮氣(壓力 0.02-0.05MPa),置換殘留氣體(尤其含腐蝕性氣體時),10 分鐘后關閉進氣閥。
② 若停機超 3 個月,需從齒輪箱放油閥注入少量防銹油(如 20# 機械油),手動轉動轉子 10-20 圈,讓防銹油覆蓋轉子表面,防止銹蝕。
2. 外部防護:
① 進氣口、排氣口法蘭加蓋防塵罩(或用盲板密封),防止雜物進入;
② 斷開主電源,在設備顯眼處貼 “停機維護中,禁止啟動” 標識;
③ 每 2 周手動轉動轉子 2-3 圈,避免軸承長期靜止導致油脂凝固。
四、故障后維護(核心:定位原因→修復→驗證,避免重復故障)
若設備出現故障(如真空度不足、異響、超溫),需按 “排查→修復→測試” 流程處理,而非直接更換部件:
1. 故障排查(以 “真空度不足” 為例):
① 第一步:檢查進氣管道是否泄漏(用肥皂水涂抹法蘭接縫,若冒泡則泄漏);
② 第二步:拆卸進氣過濾器,檢查是否堵塞(堵塞會導致進氣阻力增大);
③ 第三步:測量轉子間隙(若間隙超 0.2mm,需更換轉子);
④ 第四步:檢查機械密封是否滲漏(滲漏會導致空氣進入泵腔)。
2. 修復與驗證:
① 修復后(如更換密封墊、調整轉子間隙),啟動設備,無負荷運行 30 分鐘,檢查溫度、電流正常;
② 加載運行(逐步打開進氣閥),記錄真空度達到工藝要求的時間,與歷史數據對比,確認恢復正常;
③ 連續運行 24 小時,每 4 小時記錄一次參數,無波動則視為修復完成。
3. 記錄歸檔:
① 詳細記錄故障時間、現象、排查過程、修復措施、更換部件型號,形成故障檔案,便于后續追溯(如同一故障重復出現,需排查設計或選型問題)。
免責聲明
客服熱線: 15267989561
加盟熱線: 15267989561
媒體合作: 0571-87759945
投訴熱線: 0571-87759942
下載儀表站APP
Ybzhan手機版
Ybzhan公眾號
Ybzhan小程序